会员登录
新闻动态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
为长江大桥修复工程“量身定制”混凝土 ——记我市水泥制品工技能竞赛冠军柏立果
[日期: 2018-11-28 ] 作者:南京日报


在前不久我市举办的2018年度南京市职工职业(行业)技能大赛水泥制品工技能竞赛中,来自南京中联混凝土有限公司的柏立果及其团队凭着“教科书式的操作”赢得评委和对手的好评,夺得冠军。据悉,在此次长江大桥修复工程中,所用的混凝土就是由柏立果及其团队研制出来的。

操作流程堪比教科书

据了解,在竞赛中,共有31支队伍同台竞技,他们来自全市各混凝土搅拌站,都是企业选拔出来的佼佼者。在笔试中,柏立果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实操环节要求参赛队伍现场做出C45自密实混凝土。这是一款在重点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混凝土,性能优异,标号高,对技术要求也高,同时还要考虑制作过程的经济性。柏立果及其团队根据比赛现场提供的材料,做配合比设计,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混凝土拌制,经过性能测试,达到了设计预期。“做配合比设计这一步基本靠经验,这是关键环节;整个过程我们给选手们的操作时间是70分钟,柏立果和队友们只用了30分钟,用时最短完成,而且一次到位。28天后进行强度检测时,他们的作品完全符合预期。”水泥制品工技能竞赛评委一致认为:“他们在赛场上的表现大胆、心细、严谨,操作流程犹如教科书般细致。”

客户纷纷为他点赞

柏立果今年36岁,2004年毕业于常州工学院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,从事混凝土技术质量管理已有14年。多年来,在这个岗位上,从进场原材料检测、把关,到出厂混凝土的质量控制、跟施工单位的沟通配合,柏立果都全身心投入,工作几乎全年无休。“商品混凝土是个民生行业,它的质量好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对我们来说,责任心一定要强,工作时要专注、要一丝不苟。”柏立果如是说。

混凝土这种产品的质量管控过程战线很长,对质检人员的技术水平、个人素养和沟通能力要求都很高。首先要从各个原材料厂商组织进货、进行质量把关和性能质量验收,再根据不同原材料设计配合比;在生产过程中,车辆的组织、调度,泵送过程的协调和施工工艺的组织,事无巨细,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质检人员;最后在浇筑环节以及完工后对混凝土的成型和养护,都要跟踪服务,确保满足客户要求,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。

十几年来,只要是柏立果参与过的项目,施工人员提起他时都竖起大拇指,严谨、细心、责任心强,是他们对柏立果的一致评价。

科研攻关为多项重点工程保驾护航

柏立果所在的混凝土搅拌站是全市最大的搅拌站,混凝土年产量200万立方米。近年来,从他所在的站里生产出的混凝土源源不断流向了南京地铁5号线、7号线、红山路快速化改造、南京长江大桥修复等重大工程。

在地铁5号线施工中,施工方需要一种超缓凝混凝土,需要在浇筑72小时后凝固。这种混凝土用在维护结构中,起防水支撑作用。由于在不同季节、不同气温下,混凝土的凝固时间本来就有差异,地铁工程中又要考虑到地下高温高压对凝固时间的影响,柏立果带领技术团队经过多次摸索、验证,做特殊调整的外加剂,确认缓凝材料和其他材料的稳定性,还要根据气温做预判……最终,他们配置的C20超缓混凝土通过了轨道工程专业评审并成功运用,取得了预定效果。

南京长江大桥修复是近年来我市一项重点民生工程,这项工程对混凝土等级的要求很高,必须抗裂抗冲击的性能好,并且耐久性要优异。南京中联是长江大桥修复混凝土主供单位,这项重任又落到了柏立果肩上。他作为实验室技术带头人,带领团队为长江大桥“量身定制”了一款混凝土——C50钢纤维泵送混凝土。这种混凝土中加入了钢纤维来提高强度,但是加入钢纤维后,混凝土就不利于泵送。柏立果带领团队通过优化集料颗粒集配,改善胶凝材料的颗粒分布与形貌,平衡了混凝土的流动性、包裹性、和易性,使其能自由流动便于施工,又不影响强度。同时,这款混凝土色泽均匀厚重,能凸显出历史的沉重感。此次长江大桥修复工程共使用了上千方这种混凝土。

前不久,柏立果作为技术骨干带头研发的C20预拌喷射混凝土在地铁1号线北延工程中得到成功运用。十几年来,他已参与过上百项工程,他兢兢业业,在建筑行业实现自己人生的最大价值,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